欢迎访问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防伪查询
补充说明 同一防伪码不能重复查询!查询一次后作废!
资讯中心

端午时节话养生

时间:2021-06-10 来源:网络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天中节、诗人节、龙舟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最初是人们祛病防疫的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传说故事,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每到端午节,最标志性的活动就是吃粽子,古人还会喝雄黄酒,在门前挂上艾草、菖蒲等,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养生意义。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古人通过饮食、挂艾草等行为,达到避瘟驱邪、驱除蚊虫、芳香化湿、醒脑健脾的作用。


端午节是春夏交际的时节,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都会激增,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也会复发,这与端午节前后的天气特点有关。


端午节前后,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湿邪、热邪旺盛。中医认为,旺盛的湿邪和热邪容易侵犯人体,打乱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引发疾病。同时,随着温度湿度的上升,各种蛇虫鼠蚁、病毒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成为疾病的诱因。




端午节吃粽子,也有其养生的道理。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健脾益气。端午节前后湿邪热邪夹杂,最容易犯脾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因此,在这个时候,健脾养胃对养生非常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糯米虽然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但较难消化,吃多了会加重脾胃负担,易引起胃部不适、腹胀、嗳气、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因此,吃粽子一定不能贪多。另外,脾胃比较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更应适可而止;有胃病的人,尽量少吃甜味的粽子,因为甜的东西吃多了容易泛酸,刺激胃部引起疼痛。


吃粽子的时候,同时可以食用一些消食导滞、清热祛湿的食物,例如可以用茶佐食,有助于消食解腻,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苦瓜、黄瓜、冬瓜、土豆等食物,有清热、健脾等功效。


饮食:宜苦忌辛辣


饮食上宜吃一些性寒凉而味苦的食物,不宜吃辛辣、辛热及过于油腻的温热食物。但有一点儿要注意,吃寒凉食物要有度,量不要太大,过量会损伤人体脾胃。


清热利湿,健脾养胃。夏季湿气重,常会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导致人们食欲减退,因此应选择具有化湿作用的清淡食物,并且多吃一些汤、羹、汁及松软易消化的食物。煎、炸食物少吃,更不宜吃狗肉等湿热厚重之味。


端午节来临,粽子、咸鸭蛋、皮蛋陆续登场逐渐成为饭桌上的“常客”。中医认为,粽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功效,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咸鸭蛋则有清肺火、降阴火的功效;皮蛋性凉,火旺者最宜。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


消化性溃疡患者要少吃粽子,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粽子,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粽等。咸鸭蛋腌制的时间不宜过长,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者、肾病患者都不适合吃。咸鸭蛋含盐量高,多食久食容易引起血管硬化,血压不易控制,也会加重心脏、肾脏负担。皮蛋里含有氨,肝功能低下的患者要忌食。


精神:宜恬静少忧郁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气机不畅,身心都易致病。静心养生其实不难,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能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匀称有序,气自然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就会平静下来。


夏季主火,是一年当中能量最旺盛的时节,容易内心急躁,身体也会受到影响。要学会沉住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修心。要不带情绪说出自己的意见,撇开会伤人的形容词,直接沟通,做到“讲话不带情绪”。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外向的性格,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


运动:早晚不过量


端午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以锻炼的项目有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运动中及运动后可多饮淡盐水、绿豆汤,避免吃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


太极拳、气功或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太激烈的运动会造成大量流汗,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建议酷暑最好选择练气养生运动,少在烈阳下长期暴晒,或从事激烈运动。


防病:谨防热射病


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而热射病的诱因与气温、湿度、风速三大因素有关。热射病主要是因为被太阳直射时间过长所引发,因此,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10时~16时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夏季外出,一定要多饮水。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喝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夏季出行,谨防中暑。


起居:养阳气避炎热


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黄帝内经》中记载:“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在夏季人们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要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长养之气。


夏季由于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所以在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和工作时,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1小时以内。这里要提醒一下,不能由于午睡时间短,就草率从事,亦要注意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不可让电风扇直吹,最好关掉电风扇,若太热,可让电风扇往天花板上吹;空调温度易调高至26摄氏度左右,避免对着风口吹;夜里睡觉不宜在外面睡,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严重的能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睡觉前也不要乘凉太晚,更不宜长时间在水亭中、树荫下、过道中、凉台上乘凉。

夏季衣服以轻、薄、柔软、宽松为好,衣料的透气性、吸热性愈好,愈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散热。夏季宜穿浅色的服装,以反射辐射热。夏季刚晒过的衣服不可立即穿,否则,轻的会引起汗斑,重的会引起其他疾病。


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不想吃肉还怕营养不良?素食者可以多点吃豆
下一篇: 你为什么总感觉很累,是没睡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