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防伪查询
补充说明 同一防伪码不能重复查询!查询一次后作废!
资讯中心

《云南日报》专题报道:把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 —绿A以科技创新领军微藻市场

时间:2018-11-29 来源:网络


把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
——绿A以科技创新领军微藻市场
刘 婕

云南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

“三张牌”都与绿色生态相关。绿色是云南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底色,也是云南产品在境内外市场上最大的卖点。

近年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加上催人奋进的政策召唤,迅速催生出云南绿色食品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但如何把资源优势加速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国内微藻行业龙头企业——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A公司),多年来依靠创新驱动、科技发力,在绿色食品和大健康产业领域,创造出 “绿A”“红A”等国内知名品牌,使螺旋藻、雨生红球藻这些曾经的新资源食品,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保健食品,并通过营销、渠道等创新,走向世界。



缺乏科技——微藻仅仅是看不见的“资源”

在2018年3月召开的“云南绿色食品品牌”座谈会上,农业、工信、商务相关部门领导提到,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绿色食品加工与资源禀赋发展不匹配、冷链建设滞后等问题。比如,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0.67:1,与全国2.2:1的平均值相比,差距还很明显。表现在:一是精加工、深加工的能力不够;二是资源利用率低;三是科技创新基础较为薄弱。

绿A公司总经理胡志祥说:“对于保健食品行业来说,我们不能否定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但也不主张仅仅满足于资源占有,好似谁捡到就是谁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

国内的微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其时,我国将螺旋藻和盐藻的研究列入“十五”国家攻关计划,1989年在云南程海湖建成第一座螺旋藻工厂化生产中试基地。中国天然螺旋藻产业因此从云南起步,近20年来,中国微藻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起步、兴旺、低谷到走向稳定。

程海湖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高pH值碱湖,是世界上天然生长螺旋藻的三大湖泊之一。“倘若没有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联合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利用,藻类资源仅仅是资源而已,无法变成产品,更无法形成产业。”胡志祥说。

在许多保健品企业都在“重广告轻科研”的时期,绿A公司一开始就“逆流而行”做大产业,投入4.8亿元巨资在程海建立绿A原生螺旋藻基地,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实验设施和技术装备。目前螺旋藻干粉生产的总能力已达3000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

在科研上,绿A公司年均投入数百万元,与国内数百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科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具备优秀科研和操作能力的队伍,研究课题多次进入国家科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广泛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合作,使绿A公司在螺旋藻产品的开发运用上居世界领先水平。绿A公司螺旋藻研究已达多肽、多糖分子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2006年,绿A公司紧跟国际红球藻研究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依托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联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实现红球藻产业化。新建成的绿A生物产业园区年产绿A螺旋藻20亿粒,红A红球藻1亿粒,年产值达10亿元。据悉,红A生产线是我国较早的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条红球藻生产线。此前全球只有美国Cynotech和日本富士化工实现了红球藻的产业化,这是绿A公司继2007年实现红球藻科研突破后,在红球藻研发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提升了我国微藻研发的国际实力。



绿A藻种库

从种子抓起——优质的微藻这样选育出来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陈峰认为,微藻产业升级需要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方法和高效的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成分、功效关系研究,结合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真正发挥螺旋藻等应有的威力。

与传统养殖业的逻辑一致,首先“种要壮、水要净”,微藻才能实现在程海湖里健康成长。

绿A公司螺旋藻藻种是程海湖的土著螺旋藻和墨西哥的螺旋藻杂交品,中国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程海3号螺旋藻,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螺旋藻当中较优质的藻种。

螺旋藻对藻种的要求特别高,藻种的研发一度成为我国螺旋藻产业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只有优质的藻种才可以保证成熟螺旋藻的优秀生物品质,如足够高的优质蛋白质含量、合理的氨基酸配比、丰富的藻蓝蛋白、多糖、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而藻种的使用还存在退化的问题,需要复壮,藻种的选育和复壮需要高新技术来支撑,在发达国家,螺旋藻的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只有规模巨大的企业才能完成。

绿A公司基地率先建立完备的螺旋藻藻种选育实验室和藻种库,从源头上解决质量问题。绿A公司藻种实验室内聚集了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由常年驻扎绿A公司基地的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李夜光教授带队。如今绿A公司的藻种库有上百种优质藻种净株,科研人员能够通过技术监控清楚得出每个净株的各种营养指标参数。

另一种富含“虾青素”的绿藻——雨生红球藻,也已建立养殖基地10万平方米。绿A公司2006年起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合作,从我国内陆水体采集、分离出红球藻藻种38株,经过单细胞克隆,获得单藻培养,建有相应的藻种库进行藻种保藏,为培养红球藻生产天然虾青素研发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藻种资源。耗时10年,最终实现了雨生红球藻的规模化养殖,目前,年产雨生红球藻粉可达10吨以上。

国外原有的红球藻大规模养殖生产技术为“两步法”,即先在封闭式培养系统中培养绿色细胞,达到一定的生物量后再将绿色细胞放到开放培养系统中转化孢子,积累虾青素。绿A公司在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中采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专利技术“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专利号:ZL02138827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C12N 1∕12),使得红球藻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藻绿色细胞的生长繁殖、生物量积累、孢子转化和天然虾青素积累在同一光生物反应器——开放池中完成,简化了培养工艺,加强了质量控制,更适合产业化生产。


环境友好——水体控制让微藻“幸福遨游”

有了优秀的基因,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是专家研究的第二个重心。

为实现清洁生产,绿A公司建立了培养基循环使用工艺,生产红球藻的废培养液经过处理后用于培养螺旋藻,实现循环使用。红球藻生产过程废水“零排放”,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不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水量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程海湖的水环境和生态安全,为培养红球藻生产天然虾青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藻类这样的低等生物像海绵一样在水中摄取营养物,然后释放代谢产物。但代谢产物多了会抑制它们的生长,那么科学家们就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把这些代谢产物打到另外一个池子里去,而那个池子里面事先培养了一些独特的菌群,来消耗分解掉这些代谢产物,再把过滤后的水又注入微藻的生活环境中——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的良性循环。”胡志祥形象地解释如何优化利用培养基控制改善水体环境,“我们把这项技术称为‘污染防控及水体净化高新技术’,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事实上,如今游客们来到丽江永胜的程海湖畔驻足,无不为其浩瀚烟波的景色而赞叹。在绿A天然螺旋藻基地里生活的微藻,尽管我们肉眼看不见,但可以想象其像鱼儿一样逆流而动,挥洒泳姿,充分交流,快乐成长……


采收加工——专利技术解决破壁和萃取难题

微藻培养完毕,该是采收和加工的时候了。

“捞鱼捞虾好捞,可是每次上亿数量的微藻,我们肉眼看不见,怎样捞起来?又怎样脱水?怎样实现有效成分的萃取利用?这些都需要我们跟科研团队和精密设备制造商联合研究。”胡志祥介绍。

在螺旋藻的脱水干燥方面,绿A公司引进了全球领先的非高温瞬间干燥设备,能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瞬间完成螺旋藻的脱水干燥保鲜,从而保证螺旋藻天然营养和活性物质的最大化的保存。

螺旋藻没有破壁即可食用,而雨生红球藻的孢子壁较厚,需对其进行破壁后才能提取其中有效成分虾青素,因此绿A公司采用超高压均质机对雨生红球藻进行破壁,破壁率可达90%以上。

虾青素对光、氧和温度敏感,常规溶剂法提取极易造成氧化变质,且存在溶剂残留,影响产品质量。雨生红球藻粉中的虾青素,约25%与脂肪酸结合成单酯,25%生产双酯,仅少部分为游离虾青素。虾青素酯不溶于水,但溶于极性溶剂及植物油中,适用于超临界提取。绿A公司联合科研团队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油。通过对萃取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研究,最终确定超临界法萃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制定了生产工艺路线及技术要求。用超临界法提取天然虾青素油,解决了重金属、微生物超标及溶剂残留等问题,生产出高品质天然虾青素油,符合国家对食品原料质量及卫生要求。提取率可达80%以上,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发明专利“一种雨生红球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ZL201010548303.9),“一种雨生红球藻提取物制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ZL201010548322.1)已获得授权。

据专家评测,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含量更高,抗氧化功效提高5倍;纯度更高,零残留;生物活性更高;有效成分更稳定,易于储存。


严守标准——巩固品质和标准行业地位

微藻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只走过短短20年的时间,从研发创造到产品标准的确立,从无到有。绿A公司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螺旋藻和红球藻保健食品质量标准的企业。

GMP是生产规范、设备质量控制严格、产品可追溯的认证体系,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它是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强制认证项目,对保健食品处于提倡阶段,因为高标准、严监测,只有比较优秀的企业才有实力通过。

当前螺旋藻的GMP标准涵盖了设备、技术、人员、环境、微生物控制、水质净化等,质控全面、无死角,保证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生态、环保性质,使微藻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

据了解,绿A公司原料基地、深加工厂均通过GMP认证,从原料到成品全程实时监控规范管理。GMP标准下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进一步巩固了绿A公司螺旋藻品质和标准的行业地位。

胡志祥说:“企业的质量标准往往高于国家标准。这是由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决定的。只有严控质量,才能减少次品和废弃物,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助力环保。”

根据GMP标准要求,GMP螺旋藻原料的信息记录与跟踪不限于养殖和生产环节,包含从生产基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步骤。在GMP标准之下,螺旋藻的包装、运输、储存以及每一个流通环节按照严格的规范执行,有效地降低了营养流失几率,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绿A公司也致力于研究螺旋藻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2012年绿A公司新建1000平方米螺旋藻检测中心,该检测中心成为国家重点微藻研究与实验基地,也是亚洲较大的螺旋藻检测中心。

“群雁高飞靠头雁。领头的雁,是群雁中最强大、最有担当、也最累的那只,它必须冲在最前线,顶着气流,乘风穿行。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必须不辞辛劳、开拓前进。”胡志祥说。

迄今,通过与中科院等100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长达20余年的协同攻关和技术积累,绿A公司在微藻养殖、质量保证、萃取、生产等领域拥有30多个国家级专利,藻种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相关资讯


营销创新——绿A的“大健康产业”之路


      20多年来,深耕微藻保健品市场,绿A公司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加速甩开对手,靠营销渠道创新插上飞跃的翅膀,靠延伸产业链,谋求更大发展,在大健康产业之路上阔步前行。

      绿A公司系列产品在全国140多个城市销售,每天通过180多个专卖店、线下各大商场、超市和淘宝、京东等线上自营专卖店为600多万客户提供服务。完善的销售渠道是绿A公司能够成为国内领先微藻领域公司的有力保障。



绿A专卖店


      “深刻把握市场的变化,舍得投入,在市场上累计投入20多亿元。”绿A公司营销史上开展了两次里程碑式的创新:

      第一次,把传统店铺营销(铺货、展示、打广告)与专卖店科普营销(消费者教育、一对一服务)结合起来,推动了新产品的市场培育。

      “螺旋藻不是一种现实需求的产品,消费者还不像吃一般的维生素、蛋白粉之类把螺旋藻当成一种日常保健品来看待,因此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科普教育。”

      初期,这两种营销模式看似是冲突的、不相容的——在商超购买绿A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一旦了解到有专卖店后,也许会认为专卖店的东西更加货真价实,而不信任商超的渠道;在专卖店接受过科普教育和服务的消费者,也许因为店面离自家太远,而转向附近的商超购买。“而正是两者的‘矛盾’存在,也同时证明了其互补互利的关系。让这两个渠道并存,并且统一定价、统一管理,保证售后质量,最终使两者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第二次大的创新则是在互联网经济下的模式创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线上销售,提供的是便利,但最好的服务一定是在线下进行。因此我们创新性地提出来,让线上线下的商户实现消费者共享、物流共享、售后服务共享。如果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绿A,一旦有任何问题,可以就近在公司任何实体店解决。这就需要公司从前端至后端,对线上线下严格实施店铺打假、价格管控,并且统一管理、统一售后。

      这两次历史性的营销创新帮助绿A公司在国内保健品领域稳扎稳打,实现优异的销售成绩。

      近期,围绕我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号召,绿A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

      绿A公司凭借云南独特的生物资源开发优势和全国的销售渠道优势,创造性地开发云南健康主题旅行线路,吸引了一批老客户前往云南休养度假。 “在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时代,我们搭上这趟列车,希望让更多人来到云南,体会世界一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南天春不老,繁花四时香’的美景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去年我省接待海内外游客已达5.73亿人次,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既是云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来滇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亚洲最大螺旋藻监测中心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上一篇: 红A阿斯达软胶囊—全球虾青素含量较高的天然虾青素制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下一篇: 《四川科技报》第三届中国(成都)抗衰老大会在蓉举行